星空体育XK SPORTS(官方)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

医疗器械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24
 5月23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社5月23日报道,俄罗斯会展基金会发布的《世界和俄罗斯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人口决定需求》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和运行工业机器人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到2022年底,中国占全球新增机器人的一半以上。报告称:“中国是工厂自动化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也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的50%位于中国,达到290258台。”报告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

  5月23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社5月23日报道,俄罗斯会展基金会发布的《世界和俄罗斯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人口决定需求》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和运行工业机器人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到2022年底,中国占全球新增机器人的一半以上。报告称:“中国是工厂自动化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也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的50%位于中国,达到290258台。”报告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球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的数量再创新高,连续第二次突破50万台,一年达到了55.3万台。报告指出:“2023年的结果将于2024年中发布,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计,机器人总量将达到60万台。”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平均部署密度为每万名工业员工/151台机器人,是6年前的2倍。工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万名员工/1012台机器人)、新加坡(730台)和德国(415台)。

  2024年5月20日下午,《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启动会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四十余位行业领导、专家参与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3》的出版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2024年的编纂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记录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辉煌历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宋晓刚主持启动会并总结了《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3》的出版情况。他指出,《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3》延续了往年较好的质量和编辑写作水平。对于2024年年鉴的出版要求,他提出,《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年的稿件要保持客观公正,企业撰稿要站在行业的角度,要保证稿件的质量,在稿件的内容上要有新的变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宋晓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王天然也在会上发表了观点。他对《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3》在权威性上的提升表示肯定,并对新一年度的撰稿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他建议,在2024年的稿件中增加人形机器人相关内容的收录,以反映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王天然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朱森第则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认为,《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如同机器人行业的一本“史书”,准确记录中国机器人工业的发展轨迹、成效与挑战。他强调,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用词,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并在创新篇中增设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篇幅,以期更好地指导行业发展。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朱森第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也为年鉴的编纂工作提供了五点建议,涵盖了产业链创新、企业发展、应用场景、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为年鉴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部主任赵敏对《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的编写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她从编写要求和案例分析两个维度出发,对稿件的撰写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并鼓励作者、编委会和编辑部之间加强沟通,以确保《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的顺利出版。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部主任赵敏会议最后,宋晓刚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今后行业发展的启示。他呼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确保《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能够成为一部集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行业工具书,为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启动会的圆满落幕,《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2024》出版工作正式启动。这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启航。来源:机工产业

  根据开展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遴选工作流程,通过企业申报、数据审核、评价委员会评审,现将拟入选的2023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名单进行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书面反馈意见。一、公示时间:2024年5月15日-6月15日二、联系方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处电线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名单(公示稿)附件2:2023年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工作组织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2024年5月15日

  5月15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大会”主论坛在东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苏葆莉,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副处长郑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原司长江德元等领导嘉宾参加大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荣剑英主持会议。在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发布了2023年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公示名单。“十四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21〕206号)要求,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和壮大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优质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会同全国22家省市行业协会共同开展了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工作,旨在遴选出机器人行业创新能力强、在供应链发挥主导作用、在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人民美好生活取得较好成果的企业,形成中国机器人行业TOP企业矩阵,并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向TOP企业聚集。2023年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工作自2023年10月启动,共有近200家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按照遴选工作流程,经过企业申报、数据审核、评价委员会评审,共遴选出覆盖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整机生产制造企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共50家。拟入选名单已公示,公示期为5月15日至6月15日。机器人行业TOP企业遴选培育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以形成一批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将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制造业单项冠军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持续提高骨干企业发展质量与水平,引导企业不断向制造业单项冠军提升迈进。联系方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

  日前召开的国医疗器械企业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提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步入走深向实的关键阶段,相关部署将构建一套政策体系,加快产业实践、技术创新,为更多企业开展转型实践提供指引,持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明皓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之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会促进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产生,形成发展叠加倍增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5G应用在制造业质量检测、矿业生产等领域规模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了全部工业大类,形成了医疗器械企业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数字化解决方案规模化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偏差等难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宋颖昌认为,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我国将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引导政府和产业界深刻理解转型内涵,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N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全面梳理各行业转型需求、痛点难点、典型场景,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路径指导。同时,提升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朱明皓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相关部署将把中小企业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动培育一批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立“共性转型技术+个性转型技术”的模式,推动中小企业低成本医疗器械企业、快捷化部署。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医疗器械企业,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目前,机床+工业机器人的模式在生产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作为实现机床自动化生产的好搭档,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如何呢?3月2024年3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50623套,当月同比增长6.6%;1-3月累计产量为120294套,累计增长4.9%。2月2024年1-2月累计产量为75992套,累计下降9.8%。附2021-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2023年12月2023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1980套,当月同比增长3.4%;1-12月累计产量为429534套,累计下降2.2%。11月2023年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352套,当月同比下降12.6%;1-11月累计产量为387605套,累计下降2.8%。10月2023年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3074套,当月同比下降17.7%;1-10月累计产量为352912套,累计下降3.7%。9月2023年9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096套,当月同比下降14.3%;1-9月累计产量为320478套,累计增长0.4%。8月2023年8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3193套,当月同比下降18.6%;1-8月累计产量为281515套,累计增长2.3%。7月2023年7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4274套,当月同比下降13.3%;1-7月累计产量为256260套,累计增长3.8%。6月2023年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9974套,当月同比下降12.1%;1-6月累计产量为222091套,累计增长5.4%。5月2023年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175套,当月同比下降3.8%;1-5月累计产量为182161套,累计下降5.3%。4月2023年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8083套,当月同比下降7.4%;1-4月累计产量为142160套,累计下降4.4%。3月2023年3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3883.0套,当月同比下降5.7%;1-3月累计产量为103691.0套,累计下降3%。2月2023年1-2月累计产量为62036.0套,累计下降19.2%。2022年12月2022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457套,当月同比下降9.5%;1-12月累计产量为443055套,累计下降4.8%。11月2022年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113套,当月同比增长0.3%;1-11月累计产量为402638套,累计下降2.6%。10月2022年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9030套,当月同比增长14.4%;1-10月累计产量为362568套,累计下降3.2%。9月2022年9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3009套,当月同比增长15.1%;1-9月累计产量为322544套,累计下降7.1%。8月2022年8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1261套,当月同比下降1.1%;1-8月累计产量为277536套,累计下降10.5%。7月2022年7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8183套,当月同比下降8.8%;1-7月累计产量为238041套,累计下降11.5%。6月2022年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6144.0套,当月同比增长2.5%;1-6月累计产量为202436.0套,累计增下降11.2%。5月2022年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616.0套,当月同比下降13.7%;1-5月累计产量为166091.0套,累计下降9.4%。4月2022年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535套,当月同比下降8.4%;1-4月累计产量为125439套,累计下降1.4%。3月2022年3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4322套,当月同比增长16.6%;1-3月累计产量为102496套,累计增长10.2%。1-2月2022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76381套,累计增长29.6%。2021年12月2021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5175套,当月同比增长15.1%;1-12月累计产量为366044套,累计下降44.9%。11月2021年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1915套,当月同比增长27.9%;1-11月累计产量为330098套,累计增长49%。10月2021年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8460套,当月同比增长10.6%;1-10月累计产量为298098套,累计增长51.9%。9月2021年9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9006套,当月同比增长19.5%;1-9月累计产量为268694套,累计增长57.8%。8月2021年8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828套,当月同比增长57.4%;1-8月累计产量为239249套,累计增长63.9%。7月2021年7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1342套,当月同比增长42.3%;1-7月累计产量为205094套,累计增长64.6%。6月2021年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383套,当月同比增长60.7%;1-4月累计产量为173630套,累计增长69.8%。5月2021年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9743套,当月同比增长50.1%;1-5月累计产量为136405套,累计增长73.2%。4月2021年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0178套,当月同比增长43%;1-4月累计产量为105439套,累计增长79.2%。3月2021年3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3075套,当月同比增长80.8%;1-3月累计产量为78714套,累计增长108%。1-2月2021年1-2月累计产量为45433套,累计增长117.6%。

  4月9日,2024两岸机器人及智慧自动化产业对接活动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河南省台办、河南省工信厅及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国台办经济局和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作为指导单位。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大陆方面召集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徐爵民、河南省委常委张雷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理事罗仁权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史济春,峰会台方副秘书长魏可铭,台湾智动协会理事罗佐良、秘书长陈文贞,国台办经济局,商务部台港澳司、河南省台办等相关领导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出席活动。国台办发来贺信,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两岸业界加强交流分享,共商合作路径,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苏波召集人代表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致辞。他谈到,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智能制造的重要装备,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他就两岸机器人产业协同合作与融合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台方徐爵民召集人高度评价大陆人工智能发展,同时表示期待两岸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新科技带来的变革,探讨未来更多的合作模式,携手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两岸机器人及智慧自动化产业交流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成为了两岸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企业家沟通交流、项目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把握市场商机的重要平台。此次活动通过产业交流、项目签约、项目推介及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搭建两岸机器人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峰会智能装备组陆方办公室主任高立红主持会议。宋晓刚执行理事长代表大陆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谈到,大陆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制造业来说,机器人自动化、智慧制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他表示,两岸制造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举办两岸机器人及智慧自动化产业对接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两岸业界相互交流与沟通,促进两岸企业家、两岸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合作。台湾智动协会罗仁权理事也谈到了此项长期交流机制对增进两岸机器人企业相互了解和协同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将持续搭建好平台,推动两岸机器人产业共同发展。本此次活动围绕“机器人助力新型工业化,两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特别邀请大陆企业埃夫特、梅卡曼德、河南威猛震动以及台方企业天津罗升、达明机器人及上银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优势产品和技术,分享企业发展经验,探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及双方合作需求。本次活动期间签约6个两岸合作项目,涉及智能交通、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签约金额121.05亿元。会后,与会嘉宾前往郑州国际陆港、中原医科城等地参观考察,对河南省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有了进一步了解,为未来两岸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

  2024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企业座谈会暨第八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与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及困难挑战等情况,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会议。会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侧、智能化转型需求侧的11家企业负责人交流发言,介绍了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工业应用场景开拓、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另有14家企业作书面交流。金壮龙对企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积极成效予以肯定。他指出,习强调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我们要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装备、软件等智能产品,加强人才、标准、检测能力、开源机制等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坚定信心,从供给侧、需求侧、基础侧协同发力,加快培育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凝练和开放工业应用场景,深化工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算力供给能力,着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工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对企业的意见诉求现场予以回应。(来源:工信部)

  2024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企业座谈会暨第八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与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及困难挑战等情况,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会议。会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侧、智能化转型需求侧的11家企业负责人交流发言,介绍了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工业应用场景开拓、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另有14家企业作书面交流。金壮龙对企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积极成效予以肯定。他指出,习强调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我们要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装备、软件等智能产品,加强人才、标准、检测能力、开源机制等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坚定信心,从供给侧、需求侧、基础侧协同发力,加快培育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凝练和开放工业应用场景,深化工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算力供给能力,着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工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对企业的意见诉求现场予以回应。

  2024年3月30日,由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简称仪综所)、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的首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总决赛暨创新大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圆满闭幕。创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参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就智能制造作主题演讲。此外,14项大赛成果达成落地意向,并举行了签约仪式。此次大赛作为制造业智能化的全国性专项赛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旨在提升供给能力,树立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团队。大赛共决出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优胜奖以及38项优秀作品奖。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国家标准《GB/T43780-2024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和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两项重大技术基础标准。本届大赛征集到的622项智能化解决方案涵盖了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制造业各领域,包括机械、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冶金、建材、石化等材料制造业,以及电子制造、家电、医药等消费品制造业。秉持着应用为先原则,本届大赛成功遴选发掘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适用性和可复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推动优秀经验、先进成果在更多地区、行业落地应用医疗器械企业。参赛作品中的“中国方案”,充分显示出智能制造由“能力建设”向“智的跃升”趋势,直击行业痛点,大部分都得到工程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机械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第二季度专题学习暨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